本讲介绍交流串联谐振电路的以下内容。
• 共振条件。
• 交流串联电路中谐振的固有频率。
• 电流随频率的变化。
• 相位随频率的变化。
• 品质因数和带宽。
• 共振时电位差的放大倍数。
• 带通特性
谐振
当脉冲使系统振动时,它将以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动。该频率取决于系统的结构。
当周期性振动使系统振动时,系统就会被迫以该频率振动。当受迫振动的频率与固有频率相同时,振动的幅度会大大增加。这种振幅的大幅增加称为共振。
交流串联谐振
在交流电中,当特定频率下的输出电位或电流大幅增加时,串联电路会产生谐振,如下图所示。
正如将要证明的,这种谐振发生在复阻抗为实数时,即电路变为纯电阻,电流与施加的电动势同相,功率因数为 1。
从电流开始。
右侧给出了所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。请注意通过将顶部和底部与复共轭相乘来合理化分母的方法。
该等式将给出类似于上述电位差示例的图表。
固有频率
当电路变为纯电阻时,复阻抗的虚部为零。
这确定了电路的自然角频率ω 0 rad.s -1,其计算方法如右图所示。
当施加的(或强制的)频率接近该值时,电路阻抗接近其最小值(R 的最小值)并且电流的幅度出现最大值。
电流与频率
各种负载电阻的电流与施加频率的关系图,显示了固有频率处的峰值
当电路电阻较小时,曲线图有较大的谐振电流和较窄的峰值。
当电路电阻大时,谐振电流小,峰值宽。
对于阻抗,该系数 使高频时电感部分变大,而低频时电容部分变大。
相位与频率
电流和施加的电动势之间的相位角名义上是负的,由下式给出:
共振时相位角为零,但在共振附近迅速变化。
在低频时,电容器将电流相位置于施加的电位之前。
在高频下,电感器将施加电位的相位置于电流之前。
品质因数和带宽
的品质因数, Q,是谐振峰的锐度(或选择性)的量度。
它是谐振频率与“带宽”的比率。
的带宽,Δω,是之间的差值的两个频率,其中由电路耗散的功率下降到峰值功率的一半。
带宽给出了耗散功率至少为峰值功率一半的范围。
半功率电流是峰值电流的 71%。
现在
要找到两个半功率频率(高于和低于谐振),请将半功率电流代入 E/Z = I,如右图所示。
由于 R 等于正负表达式,因此每个表达式都等于另一个表达式,如右图所示,一对 ω 将是上半功率频率,另一对将是下半功率频率。
谐振频率是半功率频率的几何平均值。
将 R 的两个方程相加得到:
可以看出,电阻越大,带宽越宽。此外,带宽仅取决于电阻与电感的比率。带宽不取决于电容。
现在发现电路的 Q 是:
共振时的潜在放大倍数
考虑下图所示的以谐振频率 ω 0供电的 AC 串联电路。
Q 因子也称为放大倍数。这是因为共振电位之间存在简单的乘法关系。
在谐振时,
• 电阻器两端具有所有电源电势差,并且
• 电感器和电容器两端具有 Q 倍的电源电势差。
由于 Q 可能是 1000 或更多,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电源电位可能是它们的 1000 倍!
概括:
当复阻抗为实数时,电路处于谐振状态。
共振的固有频率为:
电流和外加电动势之间的相位角为:
Q因子为:
带宽关系为:
共振时的电位为:
使用电阻作为带通滤波器的输出:
下一篇: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装置分析
170 9916 3706
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二路41号谷方T4栋
一键分享网站到: